青岛养老院“同居式”养老引领养老潮流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8-11-12
4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各司其职组建“新家庭”,这样听似新鲜的组合已经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的刘文娟父亲家里存续了6年。在这个家庭中,被照顾的是刘文娟偏瘫的83岁老父亲刘舒仁,照顾刘舒仁的三位老人分别80岁、70岁和67岁。四位老人搭伙过日子,用互助的方式解决了四个家庭的养老难题。
青岛养老院分享同居式养老案例
一次“养老合作社”的家庭实践,也让解决当今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有了一个新的尝试。
4位老人“作伴”生活,明确分工走过6年
“老姊妹今天中午做的韭菜鸡蛋盒子,很好吃!两个老弟照料我,我们兄妹四个不是亲人胜亲人!”电话里,83岁的老人刘舒仁心情不错,话音里也透着喜乐。
刘舒仁中风偏瘫已卧床6年,在这6年里,女儿刘文娟帮他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庭”:67岁的冯奶奶负责一日三餐,70岁的谭爷爷负责为他护理,80岁的刘爷爷负责日常采购和聊天。四个老人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闲聊,从不感到寂寞,这一聊,就坚持了6年。
“每天早上6:30醒来,7:00和17:00打胰岛素,7:30、11:30和17:30是三餐时间,10:30、14:00和16:00是起来喝水的时间,晚上我们一起看新闻联播。”有了三个兄弟姐妹的照料,刘舒仁每天的生活十分规律。
他卧床时,便和兄妹几人一同“拉家常”解闷儿。年轻时的刘舒仁“吹拉弹唱”样样通,即便如今病患缠身,他也免不了要和老姊妹们唱唱京戏、写写诗。热闹的气氛引来了街坊邻居,如今,刘舒仁家里每天都不断来客。
每次回家时,刘文娟总是四位老人一起孝敬,衣服、礼物一买买四份。“人家愿意来伺候我爸爸,是替我尽孝,替社会分忧,我就得当亲人对待。”
刘文娟算了笔账,“三个老人管吃住,每人每月工资800-1000元,所有加起来,相当于每个月大概花4000多元,解决了4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关键是还解放了我和弟弟的时间。”
专家声音:应提倡互有需求的老年人彼此互助
刘文娟意识到,自家正进行的分明就是一个“以老养老”的活案例。考虑到中国正面临“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困局,她有了把自家模式推广向全社会的想法。
“以老养老”能解决护工难找的问题,如果经济条件有限,未富先老,那就尝试“以房养老”。几个老人住到一个老人家里,把不住的房子租出去,就又有了经济来源。
中华五千年都主张“养儿防老”,“以老养老”的观念渗入需要时间。现在的“50后”、“6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父母,10年后,他们就到了需要赡养的时候,或许就能接受这样的模式和观念了。
“不管是‘以老养老’还是‘以房养老’,理论上都有‘互助养老’的性质,也是一种典型的养老模式。”山东省社科院人口学研究所杨素雯博士说。
这算是中国的“同居式养老”,不仅解决了年轻人的养老问题,还满足了老人的精神需求。或许,未来“以老养老”真的会成为一种引领养老潮流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