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万增养老院指出,运动能保护血管和心脏,但什么时间运动获益最大呢?近日,国际权威期刊《糖尿病护理》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晚上6点以后锻炼,对健康有最大益处,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风险均最低。
傍晚是运动黄金时间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9836名超重参与者的数据,他们平均体重指数(BMI)大于等于30。
根据运动时段的不同,参与者被分为三组:上午(6—12点)、下午(12—18点)和晚上(18—24点)。在平均8年随访期间,共记录了1425例死亡、3980例心血管事件和2162例微血管事件。
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晚上进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参与者,与死亡风险降低61%相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6%相关,与微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4%相关;下午运动的人,与死亡风险降低40%相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微血管疾病风险各降低16%相关;上午进行体力活动,与死亡风险降低33%相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7%相关,与微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1%相关。
如何运动效果好
总的来说,成年人每周应累积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每周2~3次力量练习。
力量锻炼后要有一定的疲劳感,疲劳感在第二天基本消失。有氧运动的强度,可以通过运动中谈话来衡量:低强度,运动时能说话也能唱歌;中强度,能说话不能唱歌;大强度,不能说出完整句子。
运动时注意以下细节
要不要先吃饭需看情况。如果能在晚上6点运动,运动完休息半小时,在晚上8点前吃完晚饭,那么先运动后吃饭没有问题。若运动时间较晚,之后再吃饭,就容易影响睡眠。因此,尽量吃完晚饭再运动,但不要吃太多,六至七成饱即可。
饭后间隔半小时再运动。吃完晚饭,胃体积明显增加,若立即运动,血液重新分配更多流向骨骼肌,不利于消化吸收。运动时的颠簸还会让膨胀的胃受到牵扯,容易引发运动性腹痛。晚饭后不妨休息半小时再运动。
户外运动注意安全。以夜跑为例,夜间户外光线不是特别充足,不适合进行速度较快的间歇跑、冲刺跑等,容易因看不清楚路面造成崴脚、摔倒。
结束时间离睡眠1~2小时。运动时间与睡觉时间离得太近,会对睡眠产生不利影响。建议运动结束时间距离睡眠时间至少间隔1~2小时,比如晚上11点睡觉,最好于晚上9点前结束运动,最迟10点。
一般不要加餐。如果运动后感到饥饿,可以喝一小杯酸奶或吃少量水果。如果夜跑达到15~20公里时,跑后则可以加个餐,但食物不要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