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患上失智症,常常会出现记忆力衰退,语言障碍,判断力和思考力衰退等症状,丧失日常活动和自我照顾能力,性格及情绪也会发生改变。此时,青岛新万增养老院指出,要与他们和平共处,就需要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掌握以下几点。
一、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和失智老人沟通,首先要确定老人听觉、视觉是否正常,必要时可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青岛新万增养老院专家指出,与他们交流时,需面对面,保持目光的接触,可以直接称呼名字,但讲话要慢、吐字要清楚。一次只询问一个问题,要避免使用复杂的长句子,着重讨论一些具体的事情,而非抽象的想法。
二、学会运用非语言交流
当失智老人丧失语言沟通能力时,通常他们会藉由一些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想法。因此,应像观察婴儿的需求那样,从患者的身体语言、含糊不清的语言甚至是叫喊声中体会患者的意图与需求。同时,青岛新万增养老院认为家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要传达尊重和关爱,比如在老人觉得舒适的情形下,可籍由一个拥抱来表达温暖,关怀。
三、辅助记忆方法
把失智老人自己的相片及其和亲属的合照等放大,摆在显眼位置,可以经常提醒他们记住亲人。青岛新万增养老院专家指出,在不同房间的房门上做不一样的标记或漆上醒目的颜色,也可以帮助他们记忆。
四、引导规律作息
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引导失智老人起床、就寝、用餐,养成规律的生活模式,并留意不要在白天进行过久的睡眠。若失智老人日夜颠倒情形严重,建议渐进式调整,每一天将规定动作提早10至20分钟,直到失智老人回到正常的作息。
五、营造熟悉环境
青岛新万增养老院建议,可以配合老人的喜好,将家中布置成他们习惯、感到舒服的环境,也可播放音乐、保持室内光亮,减少患者的不安。晚上睡觉时留盏小夜灯,则能避免失智老人半夜醒来时感到害怕,或者因光线不佳而摔倒。
鉴于失智症是种复杂的生理和精神疾病,治疗效果难以立竿见影。青岛新万增养老院建议照顾者日常详细记录长辈的生活作息,通过专业精神科医师分析患者的睡眠模式,并探索出更适合患者的作息调整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