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NEWS

春季湿气重的人,青岛养老院来支招

来源:   作者:    时间:2023-04-18

中医认为,春季湿气重,困住了脾升清降浊功能,使清气不能上升。

 

湿邪经常会给人体带来很明显的不适感,比如总感觉身上油油的不清爽。时常感到疲惫,睡觉休息后也无法缓解,甚至越睡越困。大便异常,有的表现为腹泻,大便不成形、黏马桶,排完便有未排净之感;有的则表现为便秘。起床后脑袋昏昏沉沉,好像戴着很重的头盔。感觉口中发黏,伴有口臭。腹部松软、不紧实,严重者出现面部或全身浮肿。舌边有明显的齿痕,且舌苔很厚,透过舌苔看不到舌头的颜色。

 

如何给自己的身体挤挤水,青岛新万增养老院建议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式。

 

祛湿药膳 可健脾化湿

 

淮山芡实薏米汤:淮山20克、芡实15克、炒薏米30克、北芪15克、猪排骨150克。用水浸泡淮山;薏米用锅炒至微黄,排骨洗净斩件,芡实、北芪用清水洗净;全部材料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可健脾益气、祛湿抗疲劳,适合脾虚湿重、精神不振、大便烂溏者。

 

绵茵陈木棉花煲鲫鱼:绵茵陈30克、木棉花20克、鲫鱼一条、生姜2-3片。绵茵陈、木棉花清净去沙;鲫鱼刮鳞去腮、去内脏后洗净,放至锅里加少量油,略煎至两面鱼身金黄色;全部材料放入汤煲内加水,武火煲开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调入适量食盐调味便可。可清热祛湿、养肝健脾,适合湿热重,易生气,肝火旺盛的人群。

 

衣食住行 养成好习惯

 

饮食清淡。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吃饭不要过饱,减轻脾胃负担,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可避免或减少湿邪的产生。

 

坚持运动。现代人因脑力劳动居多,体能消耗减少,出汗较少,水液代谢的效率降低,容易生湿。

 

起居防潮。保持居处环境干燥和室内空气流通,被子、褥子、衣服应经常晾晒,防止湿气侵袭。

 

注意保暖。入春后,一些人马上脱去厚重衣物,穿衣较为单薄,长此以往容易伤及阳气,从而影响水液运化而产生湿气。

 

勤泡脚。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每次15-30分钟即可,以助长体内阳气,亦有助于减少湿气。

返回 新闻列表
1321086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