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NEWS

保护好血管,青岛养老院建议做六件事“磨蹭”点

来源:   作者:    时间:2023-01-11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时期,老年朋友如何保护好血管?青岛新万增养老院提醒,做这6件事时不妨磨蹭一些。

 

避免起床太猛

 

冬天是心梗、中风等心脑急症的高发期。受机体生物钟的影响,早上6时至10时,是血压的火山时刻,约有40%心肌梗死、29%心脏性猝死在此时发生。

 

一夜睡眠会使血液循环变慢,血液更黏稠,睡醒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冬天气温低,血管更容易处于应激状态,一骨碌起床,身体未必能及时适应过来,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发心血管意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避免起床太猛。

 

给血管5分钟的清醒时间。清晨睡醒后,宜静卧3分钟,其间伸伸懒腰、做做深呼吸,使关节充分舒展活动,随即坐起两分钟,然后下床。这5分钟可以给血管和心脏一个缓冲时间,还可以增强四肢灵活性,提高面对突发情况的反应速度,防止受伤。

 

排便别太用力

 

有些人存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情况,血管的弹性较差,不能承受太大压力。屏气用力,有诱使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因此,即使有便秘困扰,也不可用力排便。此外,排便时不要玩手机,尽量在2-3分钟内解决,最长不宜超过5分钟。对于便秘患者,可以通过每天定时蹲便来培养排便习惯,久了会形成条件反射,到了时间就会产生便意,胃肠道也会出现推进性的蠕动。

 

避免一口气喝太多水

 

冬天气候干燥,醒后容易出现口干,有的人会一口气喝下很多水。但大口灌水,会使心脏负荷过大,对心脏不好的人来说,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心悸等不适。可以睡醒后先喝一小杯水,300毫升即可,不要一次性补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的水)。喝水时,要避免大口灌水,正确的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

 

晨练不可太猛

 

清晨气温过低,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对老人来说更是如此。冬天最好将晨练改到下午较暖和的时间。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不宜选激烈的运动项目,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运动至微微出汗即可,不建议出大汗。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宜做鼓劲憋气、蹲下起立、剧烈用力的动作。

 

按时吃早餐但别吃太饱

 

经过一晚的消化,食物已经消耗殆尽,早上血糖指数较低,如果不吃早餐,机体就会动用储存的肌糖原和肝糖原,这样对肌肉和肝脏会产生负担。但早餐也不能吃得过饱,如果是冠心病患者,饱餐后,大量血液会跑到胃肠去支援消化,容易诱发心梗。

 

早餐时间最好安排在7-8时,这会儿人的食欲最旺盛。即使起床晚了,也应该吃早餐。如果离午餐还有2-3小时,一般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但种类尽可能丰富,可以吃点鱼虾肉、青菜、馄饨、酸奶等清淡食物。吃到七八分饱即可,也就是胃里感觉满了,但再吃几口也不痛苦的状态。

 

避免情绪激动

 

此前,《中国急救医学》曾发表一篇论文,5516例猝死者的解剖数据显示,猝死的头号诱因就是情绪激动。老年朋友要尽量避免过喜、过悲、惊吓等剧烈的情绪波动,尤其早上醒来时。早上可以进行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比如听音乐、读书、修剪花草等。

返回 新闻列表
1321086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