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老年人普遍存在心理障碍,这与老人退休后生活内容、社交圈以及家庭角色的变化有关。失落感、彷徨、苦闷,这些负面情绪有损于老人的幸福生活和健康长寿。为此,青岛新万增养老院提出用调整日常膳食的方法,改善老人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吃可以让老人“吃”出好心情。
情绪对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提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内伤,为常见病因。生理学指出,情绪是大脑应对体内外刺激所表达的一种特殊心理体验,主要受边缘系统脑区及下丘脑组织的控制。动物实验显示,多巴胺、催产素、5羟色胺(5-HT)、内啡肽、血清素等神经介质,可促发愉快情绪。已知酪氨酸和色氨酸,分别为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前体物质,因此,摄入含有这两种营养素的食物有助于改善心态。
如何合理安排老人膳食
目前,大量的证据表明,科学合理安排膳食,可改善老人心理状态,具体做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烹饪老人“偏爱”的饭菜,选用有抗心理压力的食材。
首先,老人受家庭、工作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对饮食都有某些“偏爱”,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饭菜品种和烹饪方法,做到“投其所好”,让老人享受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无疑能给老人带来良性的情绪刺激。
其次,有些食材有助于改善心态,被称为“抗心理压力”食物,其有效成分被称作“抗心理压力营养素”。据最新报道,抗心理压力营养素至少有12种,即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及铁、锌、镁、钾、硒元素和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C等。
老人摄取这些营养素的方法是:
1。主食粗细搭配,可补足B族维生素。
2。多吃新鲜蔬果,有利于补充钾、镁、维生素A、维生素C。
3。适当吃肉有利于补充铁、锌、硒。
4。经常吃深海鱼,可补充不饱和脂肪酸。
研究发现,吃水果的频率越高,其心理评估得分也越高。但得分与水果摄入重量及蔬菜摄入量无明显相关性。国内专家认为,以健脑及改善心态为目的调节饮食,不能寄希望于多吃某种食物上,可能有益,但收效甚微。主要策略是,选用适合我国国民的良好饮食模式(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饮食面貌”,长期坚持践行,必能助力心态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