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NEWS

中伏养生,青岛养老院建议这样做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07-26

今年7月26日,是踏入中伏第一天,此时气温将会达到最高峰,是全年最热的一天。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中伏”,青岛新万增养老院中医专家指出,天气一热就容易激起外邪侵体,至于引发外感风寒、湿暑燥火等情况,因此中伏养生,要注意结合时下“气温高、阳气旺。”的特点,因而此时补阳驱邪最为合适。

 

加上中伏二十天后,便会迎来立秋节气,而夏入秋时,也正是天地气机交汇的一个转折位置,而把握好这二十天的养生的节奏,注意养阳逐渐转换为养阴的关键。

 

中伏三忌

 

忌晨练。三伏天最忌讳晨练,夏天老人的血压较高,早上锻炼身体,很容易发生危险。三伏天健身一定要讲究方法,可以在傍晚时分,做一些不剧烈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稍微出汗即可。

 

忌贪凉。虽然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是阴气已显,冷饮、瓜果生食尽量少吃,否则很容易损伤脾胃。空调不要直吹,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8度。不要用冷水洗澡,睡觉的地方不宜过凉。如果用凉水洗澡,人体的热汗散发不出来,憋在身体中,很容易生病。

 

忌大喜大悲。夏季雨水和炎阳交替,闷热的天气让人的心情烦躁,此时心血管的压力较大。年纪大的人,一旦情绪激动,很容易损伤心脏,所以,夏天一定要注意清净养心,控制情绪。

 

中伏三宜

 

宜吃苦。夏主火,火入心,“多吃苦”能清热养心,像苦瓜一类的苦味食物,可以刺激味蕾,促进食欲。苦丁茶、莲子心,则可以清心火,止疮痛,而且,对于心气虚的人,还能补心气。不过,苦瓜性凉,对于脾胃比较虚弱的人来说,并不适合食用,吃太多反而会引起腹泻。

 

宜晚睡早起。中医讲:“顺四时而适寒暑”,人的作息要顺应四季轮转。夏天阳盛而阴虚,白昼时间长,要晚睡早起。晚上十一点,早上六点,是较为健康的作息。中午可以适当小憩,尽量控制在30分钟左右,以免影响晚上休息。

 

宜补钾。夏天人排汗多,身体的无机盐大量排出体外,此时人们常常以淡盐水补充盐分,而忽略了补钾。钠钾失衡,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夏天一定要补充钾元素,喝茶、吃菠菜、吃番茄、吃红薯,都是很好补钾方式。

 

勿忘食姜。首先伏天湿热严重,容易导致脾虚亏气,因而饮食当以清淡为主,凉血活络为要,故,此时家里若能烹煮绿豆粥和时令瓜果,那么就最为养生。老话曾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而伏天饮茶配姜,那相比也是极好的。是故,在夏天吃姜具有:“解邪毒、温内脏,止咳停泄,除暑养胃”等多种好处,多吃姜,不仅能抒发体内因暑气所滞堵的状态,还能起到预防中暑的效果

 

勿染风邪。古人云:“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因而夏风虽然炙热,但是其中蕴含的邪气相对秋冬也可谓一点也不少,当然除了自然界里的风邪外,我们还需注意自己家里的“风邪”自然界的风邪来自自然吹拂的风气,而家内的风邪,则来源于越来越放开了的空调冷气。

 

一方面,预防风邪首先得先让风邪不得入体,因而在睡眠的时候,《琐碎录》就提醒我们:“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意思是:躺卧的地方不可以正对风口,这样会患上头风,如果背对着风而受到了风邪,那么就会咳嗽,而肩膀入了风邪就会导致臂膀疼痛。因此注意风口位置,显得尤为紧要,睡觉时切记要保护好腹部的位置。

 

勿忘祛湿排寒

 

伏天虽热,身体却也极为容易受湿邪入体,这倘若不加以留心,那么难免脾胃虚弱、浑身乏力,若一旦难受,就回家开启空调,这一来二去湿寒交加,不难免体质一弱再弱。

 

“夏三伏极热时,汗要多出,则周身所染风寒湿气,由汗而出,可保一年无病。”可见,出汗乃祛湿排寒之大法,合理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朝健康的方向发展,还能锻体强身促进睡眠质量,让气息更加清凉舒爽。那么在配合出汗上,推荐一个即食糕点。这个糕是用芡实、薏苡仁、茯苓、山药、莲子、黑芝麻、黑豆这几种养胃的食材做成的。

返回 新闻列表
1321086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