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万增养老院研究发现,每年夏天,心脑血管疾病会进入高发期,从6月开始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根据以往数据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也就是说,高温要严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如果原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病,那么就更需多加注意了。
高温天气下,人体新陈代谢显着加快,体表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大脑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同时夏天出汗多,人体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再加上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容易紧张烦躁,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脏的耗氧量增加,万一再有过度劳累等因素,发病危险就更大了。
高温天气特别要注意4件事
正确使用空调 夏季很多人习惯使用空调,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会使全身毛孔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容易发作“热中风”。因此,夏季开启空调以26℃为宜,可以调节至除湿模式,让室内外温度尽量不要超过6℃。
晨练要适度 夏季高温高湿可直接导致人体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都发生在早晨6~10时,因此,夏季尽量不要过早晨练。可以选择晚饭1小时后,此时气温稍降,运动对身体的负担较小。
科学饮水 夏天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夏天喝水不能一次喝太多太快,要少量且多次,每次喝100~15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半夜醒来时也可适量喝点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忌猛喝冷饮 猛喝冷饮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特别热的时候,一定不能急于接触特别凉的东西,包括冷饮、冰水、冰毛巾等。最好等温度降下来后,再少量、缓慢地喝些冷饮。同理,不要突然闯进低温的空调房,出汗后不能马上洗冷水澡,最好先降温后再洗温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