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和实践,在黄河流域形成后,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时间指南逐步推广。其中很多传统养生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青岛新万增养老院推荐春季节气养生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民间有啃萝卜的“咬春”习俗。在青岛新万增养老院中医专家看来,春季是人体阳气升发的季节,应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萝卜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同时萝卜具有消食宽中化积,健脾润肺化痰等功效,对预防春节期间食用油荤过多、运动不足导致的消化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雨水,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节气之一,易出现“倒春寒”,民间素有“春捂秋冻”之说。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注意下半身保暖。当然是否‘春捂’也要根据天气而定,‘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陈涤平提醒。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之一,民间部分地区有吃梨的习俗。“这其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惊蛰节气大部分地区雨量增多却很有限,气候比较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性寒味甘,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 ”青岛新万增养老院中医专家说,但对于素体脾胃虚寒、便溏的人,不宜食用梨。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青岛新万增养老院中医专家介绍,春分时节人体的阳气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此时食用鲜荠菜、春韭、柳芽、香椿芽、马兰头、春笋、芦笋、胡萝卜等春芽食物最是应时。
清明,扫墓祭祖,怀念故人,难免悲伤、思虑过度,青岛新万增养老院中医专家建议,此时白茶、绿茶(少量)、菊花茶、茉莉花茶是养生佳饮,有助于调和情绪,疏肝和胃。清明节部分地区有吃生冷食物等风俗,陈涤平提醒这些寒凉、油腻黏滞之品易伤胃阳气,应尽量少食。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期间空气中的花粉和其他颗粒物高于平常,最容易引发过敏症状。青岛新万增养老院中医专家提醒,过敏体质的人户外运动应尽可能选在花粉指数最低的时候,如清晨或是一场阵雨之后。而随着夏季的临近,多春雨绵绵,春季要保持室内清洁,注意防风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