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慢性病?怎样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健康促进工作?为此,青岛新万增养老院带您一起了解慢性病,管好慢性病,健康长寿。
什么是慢性病?
慢性病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往往持续时间长,是遗传、生理、环境和行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近年来,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升,快步迈入长寿时代。同时需要看到,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疾病模式及人们饮食结构改变,慢性病高发正成为一大挑战。
慢性病有哪些危险因素?为何老年人患慢性病风险高?
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烟草使用、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有害使用酒精、人口老龄化等都会增加罹患慢性病风险。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在个体中可能会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肥胖等形式出现。这些被称作代谢性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血管等疾病,造成患者过早死亡(也就是70岁之前)。
通常来说,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慢性病,但很多病症往往和年龄较大的人群相联系。原因在于,慢性病是全生命周期危险因素逐渐累积的结果,随着人们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各器官逐渐老化,导致抵抗力下降。此外,由于自我健康管理意识薄弱、积劳成疾等原因,农村老年人患多重慢性病的风险更高。
慢性病防治重点是什么?
多数慢性病起病隐匿,病程长而且病情迁延不愈,因此应做到“三早”——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比如阿尔茨海默病,这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和慢性病,目前学术界对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也没有专门用于预防的药物;公众对该病的知晓率、患者就诊率、规范化治疗率较低,目前诊疗面临许多挑战。
该病中晚期患者相关的大脑神经元90%以上已经损坏;而病理改变早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15年至20年就开始了,这是预防的重要窗口期。相关研究发现有9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居住环境、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等。这些危险因素如果能够尽早得到控制,就会大大降低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
老年人慢性病如何管理?
老年慢性病管理主要分四步,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查、免疫接种及药物干预治疗。一旦出现身体不适,老年人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健康咨询,做到疾病早发现;还要定期体检,对慢性病进行筛查,特别要关注家族中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是否有遗传倾向的疾病病史,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老年痴呆等。免疫接种是受益面广、效益好的一种干预办法,老人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接种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一些慢性病处于早期时,药物干预治疗也能很好改善病症。老年人慢性病大多属于增龄性疾病,只要尽早开始、长期进行规范管理,就可以拥有良好的功能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实现健康老龄化。
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也很重要。可以多开展一些老年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实施老年心理关爱、老年营养膳食、老年痴呆防治等专项行动,促进老年人养成“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健康生活习惯,让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