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曾经戎装在身,为了祖国的安定与人民的幸福,常备不懈、枕戈待旦。光荣退役后,他们不改军人本色,严于律己、攻坚克难,他们坚信在每个岗位都能闪闪发光,王经贵长者就是这样一名空军老兵。此时此刻,在新万增养老院,让我们与他聊聊天,听听那些过往故事。
飞行梦:血与泪,毅然参军保家卫国
1947年3月,蒋介石派飞机扫射山东,王经贵的父亲来不及躲闪不幸中弹,流血过多去世。当时仅有5岁的王经贵亲身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伤痛,看着天空上那一架架飞机,在他那还未成熟的内心世界中,他已然对蓝天产生了向往,飞行梦也从此在那时埋下了种子。
为了实现飞行梦,王经贵奋发图强,初中时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军,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航空学校,毕业后被派到上海虹桥机场,每当机场响起战斗警报或者飞机返回,王经贵就要马上行动起来,进行战斗值班和机场巡逻。
回顾9年的军旅生涯,王经贵把他的飞行梦都写进了这样一首诗歌里。
贫困地区农村娃,命运多舛谋生涯
无非父亲遇难世,全靠老母庇护大
小学毕业去种地,庄稼地里刨壳郎
两年之后来青岛,考取功学校为家
奋发图强勤学习,优秀学生人人夸
初中二年入部队,航空学校白山下
毕业分配到上海,虹桥机场见世面
奉命南下去湛江,从军九年回青岛
文学梦:诗与情,淡然书写人生传奇
在部队期间,王经贵就喜欢上了业余写作,经常投稿发表一些作品,可以说,飞行梦的绽放过程,也是文学梦生根发芽、绽放的过程。在他的家中,一篇篇手稿,记录着他在曾经飞行员的故事,一张张照片也承载着老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告别了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日子,脱下军装的王经贵转业到《青岛日报》社,又重新拿起了“笔杆子”,开始追寻他向往已久的文学梦。1992年6月,王经贵应邀来到了《老年生活报》,承担了采访以及编辑工作,主动提出了在报纸上开辟《齐鲁名宿》专栏,报道山东骄子们的进取精神,以褒扬山东人民的崇高品德和优秀传,并将有关文物的题词、题字、照片、诗歌、事迹等整合,印制成册集结为《数风流》,为老年朋友们钩沉往事、青年朋友们励志成材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自由梦:走与停,探寻祖国大好河山
退休后的王经贵,开始喜欢上了旅行,一路上走走停停,领略沿途美丽的风景,享受当地特色美食,感受着各地地域人情。为了记住每一处的风光和感受,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笔墨诗词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细致地将旅游照片洗了出来,向更多的人传递自己乐观、幸福的晚年生活和伟大祖国的发展变化。
如今,已经79岁的王经贵爷爷选择在青岛新万增养老院安度晚年,他深情地说:“回顾自己的一辈子,我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为之努力和热爱,尽管历经沧桑,却从未后悔。尽管现在我的眼神不好,已经不能再拿起笔写东西,但是上天眷顾,让我的脑子还算灵活,我会在这里好好安度晚年,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青岛新万增养老院也将继续秉承着“守初心启新程,润泽万户千家,增益百姓安康”的正能量,在养老服务业尽职尽责,严格落实好每一个为长者服务的细节,真正做到“长者至上”的照护理念,让每一位为祖国建设付出心血的长者在新万增都能做到“老有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