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NEWS

多项防跌倒措施,青岛养老院带你了解下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11-04

为促进老年人健康,预防老年人跌倒,青岛新万增养老院认为要从积极运动锻炼,环境适老化改造,调整行为习惯,主动使用辅具,科学自救互救等方面入手,降低跌倒风险。

 

1.跌倒是可以预防的,要提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

 

老年人跌倒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影响因素,通过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减少老年人跌倒风险,降低跌倒后损伤的严重程度。青岛新万增养老院认为,应重视跌倒预防,提升预防跌倒意识,主动学习预防跌倒知识,掌握基本的防跌倒技能,养成防跌倒行为习惯。有过跌倒经历的老年人再次跌倒的风险较大,应更加重视跌倒预防。

 

2.正确认识和适应衰老,主动调整日常行为习惯。

 

衰老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和形态发生改变,这既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普遍规律,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青岛新万增养老院提醒,老年人应以积极心态接受和逐渐适应这一自然过程,根据身体情况主动调整行为习惯。日常生活中放慢速度,不要着急转身、站起、开房门、接电话、去卫生间等;行动能力下降者应主动使用辅助器具;不站立穿裤,不登高取物,不进行剧烈的运动。

 

3.加强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耐力锻炼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

 

运动能降低和延缓衰老对身体功能的影响,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瑜伽、健身舞等运动可较为全面地锻炼各项身体功能。锻炼身体平衡能力可以做单脚站立、身体摆动“不倒翁”练习,足跟对足尖“一字走”、侧向行走、跨步练习、平衡锻炼操等;特别要加强对下肢肌肉力量的锻炼,可以通过提踵、直腿后抬等方法进行锻炼;耐力可以通过健步走、健身舞等有氧运动得到锻炼。

 

青岛新万增养老院建议,老年人应科学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形式和强度,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原则,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运动时注意安全,运动前先热身,运动后做放松练习,身体不适时不要勉强坚持运动,恶劣天气时减少室外活动。

 

对跌倒有所担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不要因为过度害怕跌倒而停止运动。停止运动可使本就处于衰老阶段的身体功能加速衰退,进一步增加跌倒风险。

 

4.穿合身的衣裤,穿低跟、防滑、合脚的鞋有助于预防跌倒。

 

老年人应穿合身衣裤,不穿过长、过紧或过宽松的衣裤,以衣裤可以保暖又不影响身体活动为宜。运动时穿适合运动的衣裤和鞋。青岛新万增养老院建议,穿合适、安全的鞋对于保持身体稳定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在挑选鞋时应更多考虑其安全性。鞋底要纹路清晰、防滑,有一定厚度,硬度适中,能起到一定支撑作用。鞋跟不宜太高。鞋面的材质应柔软,有较好的保暖性和透气性。鞋的固定以搭扣式为好,如为系带式,应注意系好,使其不易松开。鞋的足弓部位略微增厚,可在走路时起到一定支撑和缓冲作用。鞋的大小应合适,以脚趾与鞋头间略有空隙为宜。

 

5.科学选择和使用适老辅助器具,主动使用手杖。

 

青岛新万增养老院建议,老年人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的辅助工具。常用适老辅助器具包括:手杖、助行器、轮椅、扶手、适老座便器、适老洗浴椅、适老功能护理床、视力补偿设施和助听器等。手杖可发挥辅助支撑行走的作用,是简便有效的防跌倒工具。老年人行动能力有所下降时,要主动使用手杖。选择手杖时老年人应亲自试用,重点关注手杖的手柄、材质、长度和底端。手柄应为弯头,大小合适、容易用力。

 

手杖杆应结实耐用,无变形、不易弯曲。手杖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预防跌倒,其长度以使用者穿鞋自然站立,两手自然下垂时,手腕横纹到地面的距离为宜。手杖底端应配有防滑橡胶垫,并定期更换。

 

6.老年人外出时,养成安全出行习惯。

 

青岛新万增养老院认为,增强防跌倒意识,不要有侥幸心理,注意观察室外环境、公共场所中的跌倒危险因素。出行时注意地面是否湿滑,有无坑洼不平、台阶、坡道、障碍物,尽量选择无障碍、不湿滑、光线好的路线。上下台阶、起身、乘坐交通工具、自动扶梯时站稳扶好,放慢速度,避免“忙中出错”。在运动、出行过程中,根据身体条件,主动休息,避免因体力下降增加跌倒风险。

 

出门前关注天气预报,减少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外出活动。外出时随身携带应急联系卡片、手机。夜晚尽量减少出行,如出行要携带照明工具。

 

7.进行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减少环境中的跌倒危险因素。

 

家中是老年人跌倒发生较多的场所,适老化的家居环境有助于预防老年人跌倒。青岛新万增养老院建议,地面选用防滑材质,保持地面干燥;卫生间、厨房等易湿滑的区域可使用防滑垫;去除门槛、家具滑轨等室内地面高度差。

 

室内照度合适,过暗或过亮均不利于预防跌倒。不使用裸露灯泡或灯管,采用多光源照明。避免大面积使用反光材料,减少眩光。灯具开关位置应方便使用,避免因灯具开关位置不合理导致跌倒,可使用遥控开关、感应开关。

 

摆放座凳,方便老年人换鞋和穿衣。床旁设置床头柜,减少老年人起床取物次数。常用物品放于老年人伸手可及之处,以避免借助凳子或梯子取物。床、坐具不要过软,高度合适。家具摆放和空间布局合理,保持室内通道便捷、畅通无障碍。

 

淋浴间、座便器、楼梯、床、椅等位置安装扶手。

 

8.防治骨质疏松,降低跌倒后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会增加跌倒后骨折的风险。青岛新万增养老院认为,老年人应均衡饮食,选择适量蛋白质、富含钙、低盐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坚果、蛋类、瘦肉等;避免吸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天气条件允许时,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体育锻炼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提倡中速步行、慢跑等户外运动形式;适当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骨密度检测,及早发现骨质疏松。一旦确诊骨质疏松,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规范、积极治疗,并重视预防跌倒。

 

9.遵医嘱用药,关注药物导致跌倒风险。

 

服用影响神智、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功能的药物,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能增加老年人发生跌倒的风险。就诊开药前,老年人要向医生说明正在服用的药物;如果医生开了新药物,要咨询新药物是否会增加跌倒风险。遵医嘱用药,不要随意增减药物;避免重复用药;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使用了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系统的药物后,动作宜缓慢,预防跌倒。

 

10.老年人跌倒后,不要慌张,要积极自救。

 

如果老年人跌倒,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不要着急起身,先自行判断有无受伤,受伤部位、程度,能否自行站起等。经尝试后,如自己无法起身,不要强行站起;可以通过大声呼喊,打电话,敲打房门、地板、管道等物品发出声音求助,但要注意保持体力。在等待救助期间,可用垫子、衣物、床单等保暖。

 

如伤势不重,自我判断可以自己站起,首先应先将身体变为俯卧位,利用身边的支撑物慢慢起身,不要盲目突然站起,以免加重伤情。起身后先休息片刻,部分恢复体力后再寻求救援或治疗。无论跌倒后受伤与否,都应告知家人和医务人员,并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

 

11.救助跌倒老年人时,先判断伤情,再提供科学帮助。

 

发现老年人跌倒,施救者首先要确定周围环境的安全,在确保老年人和救助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助。救助时首先判断老年人的意识、呼吸、有无骨折、大出血等伤情,避免因盲目扶起伤者而加重损伤。不能猛烈晃动伤者,注意给老年人保暖。

 

受伤的老年人如意识不清、伤情严重,请立即帮助拨打急救电话;如老年人意识清醒,可给予安抚、宽慰等心理支持。如果施救者具备一定的急救技能,可以对受伤老年人进行初步救治。如果不具备急救技能,可寻求他人救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2.照护者要帮助老年人建立防跌倒习惯,打造安全家居环境。

 

老年人的家人、照护者应主动学习预防跌倒的知识技能,并积极与老年人分享。了解老年人的患病和用药情况,鼓励和陪伴老年人到医疗卫生机构评估跌倒风险。对有跌倒史、行动能力下降、患有跌倒相关疾患等跌倒高风险的老年人,加强防跌倒的照护。多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衰老,鼓励老年人科学运动,帮助老年人养成防跌倒行为习惯。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手杖、防滑垫、适老座便器、适老洗浴椅等辅助工具。对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打造安全居家环境。

 

跌倒可能威胁每个老年人的健康,预防跌倒关乎每个有老年人的家庭,涉及所有老年人生活场所,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全社会都要关爱老年人,关注老年人跌倒,广泛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宣传教育,全面提升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素养,进行适老环境建设,共建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支持性环境。

返回 新闻列表
1321086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