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养老院提醒老年人警惕胃部疼痛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9-07-18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饮食丰富多样,胃病成了常发病,很多人认为胃部疼痛就是胃病所致。殊不知,除了胃及十二指肠外,胆囊、胰腺、肝左叶、胆总管以及心脏等器官因为都紧贴或邻近心窝部,这些脏器出现病变同样都可引起“胃痛”,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疾病。
青岛养老院提醒老年人警惕胃部疼痛
胆石症
由于胆石的刺激,胆囊及胆管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多有心窝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症状。这些症状都酷似“胃病”。同时,患者的病情常会因饮食不当或进食油腻食物而加重,因此许多胆石症患者都长期认为自己有胃病。
胰腺疾病
急性胰腺炎初期也表现为中上腹疼痛,持续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有些患者疼痛放射到腰背部。症状此时很像胃痛,但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并且有阵发性加剧趋势。对这样的患者,要认真查体和检查。如急查血常规,血、尿淀粉酶,肝胆胰腺B超,腹部CT,尽早排除胰腺炎。腹痛或上腹饱胀不适亦是胰腺癌的首发症状,对因腹痛、黄疸、上腹部不适、消化不适、消瘦、恶心、呕吐、腹泻或突发糖尿病等原因就诊的患者,应考虑到胰腺癌的可能。
肝胆系统肿瘤
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如肝癌(尤以左叶肝癌多见)、胆囊癌及胆总管癌等,都可表现为“胃痛”,并出现上腹部饱胀、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或体征,极易被误诊为胃病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
急性阑尾炎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
胆道蛔虫症
腹痛常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患者面色苍白、坐卧不宁、大汗淋漓、弯腰捧腹、哭喊不止、十分痛苦,腹部绞痛时可向右肩背部放散,但也可突然缓解。腹痛多为阵发性、间歇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疼痛过后,可如常人,也可精神萎靡。这种症状是胆道蛔虫病的特点,有助于诊断。
颈胃综合征
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时,增生的骨刺、退化的椎间盘以及变得狭窄的椎间隙,对颈部分布极其丰富的交感神经会产生不良刺激。这些强烈的劣性刺激信号,通过进入颅内的交感神经网络,传入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再沿着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向下传到内脏的血管,并使胃出现两种不同的症状: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分泌和蠕动受到抑制,出现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腹胀不适,打嗝嗳气,上腹隐痛甚至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就会出现食欲增强、灼热烧心、反酸嗳气,饥饿时疼痛、进食后缓解等类似溃疡病的症状。
心肌梗死
老年人心梗时不一定都会有心前区绞痛,可仅诉“胃痛”或心窝部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有些患者会强烈要求做胃镜检查,如果不加鉴别,盲目按胃病处理,很容易导致诊断延误甚至发生意外。
心理障碍
精神压力、负性情绪对消化系统功能有不良影响。几乎人人都有过这方面的体验,如情绪不佳时,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或不适,是很常见的事。这种负性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消除,日久便易导致消化性溃疡。因而在临床上,多数有心理障碍的患者,最终都会有胃痛等消化系统问题。
青岛养老院提醒,尤其是中老年人,当胃痛发生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不加以鉴别,都当作胃病治疗,就会贻误病情。其中有不少是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一旦失去抢救时机,其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