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NEWS

端午临近,青岛养老院建议吃粽子讲究“两不四少”

来源: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21-06-10

端午季节来临,餐桌上自然少不了一个“主角”——粽子。我国的粽子五花八门,且有南北之分。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一个粽子用1两糯米做成,含能量174千卡,相当于一碗饭。青岛新泰康养老院提醒,吃粽子也有技巧,需要注意一些相关事项。

 

粽子有南北之分,北方的以甜为主,有红枣粽、赤豆粽、蜜饯粽、豆沙粽、瓜仁粽、八宝粽、鲜花粽等;南方以咸为主,有猪肉粽、火腿粽、蛋黄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

 

粽子传承了我国的饮食文化,带来饮食的愉悦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热量。据了解,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每100克糯米含348千卡能量,一碗2两米饭的能量约为120千卡,一个2两馒头能量为220千卡。一个粽子用1两糯米做成,则含能量174千卡;如果是肉粽,能量还会更高的。豆沙粽一般含有糖,豆沙可能用动物油炒过,能量也很高。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一个粽子相当于一碗饭,如果算上里面的肉、油等,一个粽子的能量,要比一碗饭的能量高很多。

 

青岛新泰康养老院提醒,吃粽子需要注意以下相关事项:

 

空腹不要吃粽子。空腹吃粽子,糯米会在胃里停留较长时间,刺激胃酸分泌,有可能导致慢性胃炎。

 

睡前2小时最好不要吃粽子。粽子粘度高,含过多的脂肪、糖等,不易消化。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不易进食过多,否则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老人儿童不易进食过多。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度大,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出现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道疾病患者不易多吃。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

 

糖尿病患者不易多吃,粽子中含有豆沙、红枣等含糖量高的物质,有的人吃的时候还喜欢加糖,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返回 新闻列表
1321086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