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养老院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小窍门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8-07-17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享受食物带来的精神满足,是每一个人的追求,但据有关报道介绍:急性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病率为41%,摄食—吞咽障碍患者会导致肺炎、引起脱水等严重的医学问题,同时也剥夺了人的基本需要——“食之愉悦”,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解决他们的摄食—吞咽障碍问题,是我们医务人员和家属责无旁贷的重任。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吞咽障碍患者的日常进食小窍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青岛养老院 吞咽障碍
一、食物形态
柔软,密度及形状均一
有适当粘度,不易松散
通过口腔和咽部时容易变形
不易粘在黏膜上
(开始训练时使用糊状食物,逐步使用半流质、流质,然后过渡到半固体、固体)
二、摄食姿势
可先尝试30度仰卧(即床头摇高30度)且颈部前倾(头部垫适当高度的枕头)。采取这种体位,可以利用重力使食物容易被摄入和吞咽。仰卧时,气管在上,食管在下,还可防止咽部内残留物掉入呼吸道。而颈部前屈时咽部和气管间有了角度,不易误咽。此外,采用仰卧位,颈部前屈,咽门变窄,可以防止食物在吞咽运动发生之前流入咽部而导致误咽。
如果患者功能有所改善,确认能安全吞咽的前提下,可抬高角度。在床倾斜至60度之前,应采取防止误咽的颈部前屈位。
有麻痹的情况下,最好采取“健康一侧在下,麻痹一侧在上”的半仰卧位,颈部朝向麻痹侧,重力作用下食物落至运动正常的健康一侧,使吞咽顺畅。
三、选用餐具
应选择汤匙面小、难以粘上食物的汤匙。患者能够自己进食的话,选用勺柄粗、柄长都适宜的勺子。
用杯子摄食时,如果用普通杯子的话,颈部伸展过多,有导致误咽的危险。因此,最好采用碗口比较大的碗,这样,患者不用费力伸展颈部就可饮用。
四、一口量(一口进食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问题)
过多的话,食物不仅难以通过咽门,残留在咽部时,还会加大误咽的危险。
过少的话,有时给会使食物在感觉、运动有障碍的患者口中操作困难,吞咽反射无法发生。
容易误咽时,要从少量1/3茶匙(约3—4毫升)开始,再逐步增至半茶匙、一茶匙,逐渐摸索合适的量
五、咽部残留食物去除法
空吞咽、数次吞咽
“空吞咽”指口中无食物时吞咽唾液,“数次吞咽”指吞入食物后多次进行“空吞咽”,通过数次吞咽去除咽部、食管的残留物。
交替吞咽
让患者交替吞咽固体食物和流食
侧方吞咽
转动或倾斜颈部,会使同侧的梨状隐窝变窄,挤出残留物。同时,另一侧的梨状隐窝变浅,咽部产生高效的蠕动式运动,可去除残留物
六、安全管理
消除、减少误咽
摸索最佳吞咽方法,选择安全食品
减少细菌的误咽、胃液的逆流
必须注意进食前、后的口腔内卫生,进食后,上抬头部,预防胃液逆流。进食后最好保持坐位30分钟,防止食物逆流
防止肺炎的发生
关键是要通过吸入、水分补给、排痰训练、咳嗽练习来提高咳出能力,改善自身状态,增强抵抗力
七、气管切开者的管理
充分进行口腔清洁、冷按摩、口唇及舌部运动、呼吸、排痰训练等间接训练。当病情有所改善,排痰量减少、能用力咳痰时,可根据患者情况开始使用吞咽食品的直接训练。而且,必须以尽早拔出切开管为目标来推敲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