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NEWS

青岛养老院,老人东院养老西院就医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8-08-18
    “儿女们听老妈一句话,我自己愿意在这里住,想在这里的生活一定好,有朋友互相交谈,快乐有人陪着,精神更满足……”今年春季,96岁的许老太给儿女手写了一封信,洋洋洒洒几笔,表达的是让儿女同意她住进家附近的这家敬老院。

    青岛养老院

    凉水河畔,幽幽碧草,新泰康中医医院旁边,有一家青岛新泰康养老院,这里住了300多个老人。2014年6月,新泰康中医医院、新泰康养老院正式投入使用,“东院养老,西院就医”的模式,获老人和家属点赞。

    安心:养老院里有医生

    “每天早上八点到九点,来自新泰康中医医院的内科专家会来查房、会诊,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安排检查就近就医,全程由护士陪同,特殊情况需要住院治疗的老人,直接进入医院的绿色通道,省去很多繁琐的手续,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新泰康中医医院的医生能够及时赶到。”新泰康养老院护理部主任说。

    上周,80岁的冀大爷突然不想吃饭,根据经验,护理长判断此事另有原因,便安排他赶紧躺在床上测血压,果然,高压指数为190,体温38摄氏度,随后老人出现了呕吐症状。“别是心脑血管的问题。”护理长第一时间与家属沟通,随后上报院里,由专业护士陪伴老人到“西院”做各项检查,等家属赶到已是一个小时后。“医生诊断老人是老毛病肺感染,得继续做抗炎治疗,抢救一分钟也没耽误。”护理部负责人说。

    放心:专业考核确定护理级别

    两个月前,从新泰康中医医院出院的88岁老太就近住进了新泰康养老院医养,入院时老人精神极差,有抑郁症的前兆,不愿与人沟通,总耷拉着脑袋。两个月的集体生活,老人开始主动与其他人打招呼,家属李女士来看望自己96岁老母亲时与她打了个照面:“她居然冲着我笑了。”老人的改变有目共睹,前些天家属给敬老院送来一面锦旗,这是开门半年以来,新泰康养老院收到的第一个面锦旗。

    “对我们来说,护理可能就是本职工作,能收到锦旗是意外之喜,很受鼓舞。”护理部负责人说。“西院就医,东院养老”的模式,为老人提供了颐养天年的生活环境,得到老人和家属认同。新泰康养老院目前住着300位老人,是容纳量的十分之一,由10名专业医生,30名护士和100位护理人员轮流照顾、陪伴。

    为给老人专业的照顾,敬老院根据国家标准制定评级工具,也就是说,老人入院以前,要通过一系列入院评估,包括健康疾病、日常生活功能、跌倒、认知、噎食、吞咽咀嚼等上百条内容考核,从而确定老人的护理级别——自理还是需要三级护理。评估员需经过民政部门培训后,通过专业考试才能持证上岗。

    舒心:和老伙伴们共享晚年

    走进养老院时,老人刚吃完饭,在护理员的护送下来到廊道聊闲,5个月来,96岁的许老太已经适应这里的生活,她拿起两根毛衣针,上面挂着织了一半的袜子。“老人眼神儿很好,平时喜欢织袜子钩椅垫,手巧着呢!”除此以外画国画、做泥塑、看电影,老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我母亲喜欢看红色电影,像《红河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看起来眼睛都直了,就像小孩玩游戏机一样。”李女士说老人都爱这样的革命电影,因为他们的青春就是这个颜色的。

    “传统的敬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提供医疗,而医院只能提供医疗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这种‘医养分离’的结果使敬老院里的老人经常奔波于敬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得不到及时救治,还给家人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新泰康养老院的模式——前面有医疗保障免去家属后顾之忧,后面有快乐生活让老人‘夕阳更红’,值得点赞。”李女士说。 “自从来带这里,每天有人谈话,感觉快乐幸福。” 亲身感受也成为老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创作之源,许老太曾在书法课上这样写道。
返回 新闻列表
1321086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