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NEWS

养老院更需要原生态的志愿者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8-08-20
    与各个年龄段的人相比,老年人更害怕孤独。国人向来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家庭是亲情的居所,温暖的港湾。老人离开家庭,从熟悉的人际环境进入到养老院这个陌生的狭小天地,常常会有一种孤独空虚感。在这种情境下,如何给养老院里的老人们一个更高质量的精神服务,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青岛养老院观点:养老院更需要原生态的志愿者

    为解决这一问题,杭州一养老院想出了让“年轻人住进养老院”的办法。对此举,一种常见的观点是,能够实现多方互利共赢。很多人认为此举解决了老年人无人陪伴的问题,象征性的300元房租大大节省了年轻人的生活成本,盘活了养老院闲置的床位资源,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互利共赢,是发展养老事业的有益探索。这种观点是一种在养老问题上基于现实妥协的实用主义和功利做法。这一做法只看到了现实的显性效果,而忽略了志愿服务的本质涵义乃至志愿服务的专业要求。

    我们通过了解招募要求,就会发现养老院对志愿者的条件要求较为严格,会考虑到志愿申请人的工作情况、专业背景、爱好特长等因素,这种选择性的做法,与志愿服务的本义大相径庭。

    养老院里的志愿者,服务对象是养老院里的老年人,尽管没有直接收取服务对象的报酬,但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房租,则是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得到的实际好处。对于志愿服务的原本涵义来说,哪怕通过志愿服务只获得一分钱,都是不应该的。以微量房租为“诱饵”引来的志愿服务,大大改变了志愿服务的原生面貌。

    在我国,民营养老院的发展仍然处于新生阶段,应当思考和解决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其空床率高,往往与选址距离大医院、购物场所太远,或收费太高有关。报道中的养老机构,尽管硬件一流,但到杭州市中心需要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程。至于年轻人的居住问题,还是在住房问题的范畴内解决才好,把志愿服务与养老院混搭,终究不符合普遍的实际,也不是一件值得推广的事。

    志愿服务的高尚性和纯洁性,需要的是志愿者一颗火热的爱心、清澈的内心。遵从志愿服务的本真,遵从志愿服务者的内心,不让任何功利目的和实用主义干扰它、异化它,志愿服务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养老院是一个需要人们奉献爱心的地方,也是一个培植爱心的地方。年轻人住进养老院,让养老院由单调变活泛,由沉闷变敞亮,由孤寂变互助,不啻为一种绝妙的安排。

    养老院变成了相互温暖、培植爱心的地方。在这里,老年人和年轻人成为生命拐角的两面,他们彼此敞开胸襟,互相帮助。年轻人住进养老院,以自己的志愿行动给老人们送来了温暖;反过来,年轻人的志愿行为,也得到了社会应有的回报。我们常说:帮助别人,也就是在帮助自己。换种说法,就是付出爱心,也是在培植爱心,丰富别人的生活,也滋润自己的心灵。

    养老院变成了传承经验、衔接智慧的地方。老年人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智慧是从岁月炉膛中熬出来的,这正是年轻人所缺少的。在交流中,年轻人可以汲取他们的人生经验,并不断地进行心灵充电,得到心智上的启迪。当然,年轻人也可以向老年人传送一些新信息、新知识、新技能。如此一来,有了传承,有了衔接,养老院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富有新意。在养老院这样一方天地里,你撑一把伞给我,我撑一把伞给你,就构架起了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养老院变成了增强认知、提升能力的地方。年轻人对社会的认知要从人开始,认知能力的提升需要足够的信息储备,老年群体正是这样一个有足够信息储备的群体。年轻人以老年人为镜子,认知自我,深入思考,会赢得更多的人生机会,也会因此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创造有益于社会的价值。作为志愿者住进养老院,本身就是一份难得的人生经历,对这种经历的正确认知,会让人在看待繁复多姿的世界时,保有一颗简单平常心。

    养老院住着年轻人,占用小小的空间,却以爱为取向,以陪伴为姿态,赢得了美妙温馨的心理空间,与老年人一同获取人生共赢。
返回 新闻列表
1321086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