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NEWS

年轻人住养老院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8-08-27
    你去过养老院吗?在地段相对偏远的城郊养老院中,老人居住在一起,他们年老腿脚不便走动,感受到的是无人陪伴的孤独。而在都市里的这些老人的儿女,每天也都在为生计不停奔波。在老年人被孤独围绕,年轻人为房租所累的困境中,有人想出一个一举两得的妙计:把养老院多余的房间低价租给年轻人,换取一份贴心的陪伴。

    年轻人住养老院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杭州某养老院,2017年末这里搬进来了一批90后。养老院住进年轻人?这算怎么回事。原来这批年轻人是带着任务来的,每个月要花20小时当志愿者陪老人。陪老人玩游戏、运动健身、画画……只要是能让老人们充实快乐的活动都可以算进志愿时间。报酬就是住在这里缴纳的房租每月只需300元。这样一来年轻人的生活经济压力小了,老人也有人陪了,这个志愿项目被命名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此事报道之后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质疑,每月要求的服务时间太少了,月租那么少,会不会过多占用养老院的空间?更多网友认为,这种方式很好,年轻人和老年人本就应该在一起。老人传授经验,年轻人传授新知识新技能。

    在银发社会时代,陪伴是越来越难得的“温情告白”。关于年轻人住养老院这件事,您怎么看?请看本期“争鸣”。

    家是温馨的港湾,这个理念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审视华夏民族传统观念与文化习俗可以发现,中国人对家的依恋程度在世界上无与伦比。假如生活能够自理,或者身边有子女亲人照料,老年人一般不会选择去养老院生活。在许多人心目中,养老院几乎与红尘世界隔绝,但却不是“世外桃源”,因为它与冷清寂寞结缘。养老院里的老人们,远离亲人朋友,远离热闹繁华,在沉默孤独中走过风烛残年……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注定要打破静默,驱散冷清。年轻人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接受新生事物快。他们陪伴老人,能让老人们感受到久违的青春活力,激发新的生活乐趣。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也是社会的“宝”,每一位老人身上都蕴藏着一座人生阅历与社会经验的富矿。年轻人志愿服务于老人,在低廉房租之外,还能收获人生教益,但凡虚心学习的年轻人,都能从老年人身上汲取宝贵的人生经验与生活智慧。

    入住养老院,年轻人应该看到低廉房租之外更为重要的东西。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乐意为养老院老人们提供志愿服务,这是一个不应被忽略的视角。沿着这个视角,入住养老院的年轻人可以淡化追求廉价住房的功利考量,激发“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由衷喜悦。

    借助年轻人入住的方式,打破养老院的沉闷气氛,并非杭州甚至也不是中国的“专利”,其实它也是“与国际接轨”。近几年来,荷兰房屋租金随不停上涨的房价水涨船高,年轻人只能“望房兴叹”,荷兰一家养老院把多余房间完全免费提供给当地大学生居住,前提是大学生每个月至少要花30个小时陪伴这里的老人;美国西雅图一个组织,将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让老人们神采飞扬,也让孩子们学会许多在普通幼儿园里无法学到的东西……

    年轻人与养老院老人“老少共舞”,确实非常温馨美好,但是在眼下,这种美好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中国养老服务现状是“公办机构一床难求、民办机构一人难求”,公办养老院床位本来就很紧张,又能拿出多少租给年轻人?民办养老机构本就没有多少老人入住,就算空余床位再多,也没有太多志愿服务对象。或许有人要反驳,可以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杭州滨江绿康阳光家园就是按照“公建民营”模式运作的成功范例。可是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市场资本的本性是逐利,即便是政府建好养老院,只要民间资本经营,情况就会不容乐观。

    养老院要吸引年轻人入住,设施条件不可能太差,而且它只收取低廉租金,这些运营成本要收回来,只能“羊毛出在羊身上”,终归要由养老院里的老人们买单。这势必让那些家境不太宽裕的老人望而却步。

    养老院公建民营不失为一个有益的探索方向,但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兜底作用,并激励爱心企业家抑或公益人士经营,切实降低入住老人的生活成本。养老院只有交给身上“流淌道德血液”的人士来经营,“最美不过夕阳红”才不会仅仅停留于歌声里,而年轻人入住养老院才有希望成为永恒的风景。
返回 新闻列表
1321086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