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养老院带你看国外如何应对护理员缺口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8-08-31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是夕阳无限好,还是晚景近黄昏?这需要热心养老事业的专业人士陪伴左右,温暖相随。那么养老护理人才从何而来,如何培养?青岛新泰康养老院带你了解下国外如何应对护理员缺口
青岛养老院带你看国外如何应对护理员缺口
护理员要“走心”
日语中介护是指照顾、看护伤残人士、病人或行动不便的老人。但又不是单向的照护行为,强调在尊重被照顾人独立人格的基础上,介入并帮助其生活。
从护士到护理员的转变之中,让护理员不适应的就是“谁听谁”的问题。以前在医院的时候,病人都是听医生护士的,而在养老院,护理员需要尊重老人的意愿,护理员需要“走心”。
与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赡养不同,德国老人很少会要求子女来照顾自己,这个工作基本上都由护理员承担下来。虽然技术要求看上去不如国内护士高,但在这里做护理,做护理员担负的责任更大。
教学要双轨制
在德国,要获得养老护理员资格需要完成在养老院的实践课程以及学校的理论课程。实践与理论的双轨制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
根据养老护理员的专业要求,培训课程设置了老年人居室设计、法律知识、心理调适与医学专业知识四大学习模块。与此同时,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内容总是穿插进行的,刚入校的学生,在接受两个月的学校教育,在学习了一定基础护理知识后,就进入养老机构进行实践操作。
和德国养老护理注重实践一样,日本介护福祉士资格的取得,也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各种福利机构积累450小时以上的实习经验。
养老教育要支持
在德国,政府在职业教育上给予各行业很大的自主权。日本专门的介护福祉教育学校学费并不便宜,每年的学费高达一百万日元,相当于五万多人民币。
为鼓励更多学生进入介护行业,国家设置的助学金制度能帮助学生家庭减轻负担。政府在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作用是资金支持,除了公立的职业学校是由政府拨款之外,也同样可以获得教育部门的资助。
对于想要参加任何一种职业培训的学员来说,这个教育体系最大的好处就是学员不需要付学费。
企业在护理员上的投入占了总费用的近八成。因为员工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收入。不少大型养老企业都投资兴办自己的职业教育学校,既做员工的日常培训,也对外招收社会学员。而中小养老企业也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在职培训。
同样,在职人员的进修也不会影响他们在养老院的工作收入,因为每一位学员的雇主。都会把他们在这里上课六小时时间计算在工作八小时之内。
除了享受政府的相关福利,德国养老还创造性的发明一种资金池模式,让企业心甘情愿地送员工去培训。
护理员储备力量不足
让养老界忧心忡忡的是,养老护理员的后备军严重不足。以日本为例,按照现在的人口出生率和老龄化程度,到2065年,每2.5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的老年人,而2025年,也就是10年以后,每3个人中已经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也需要介护的老人会超过两千万。
而护理员的增加速度,远远跟不上老年人的增加速度。到2025年,介护人才的缺口为30万人。
而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2亿,空巢老人已突破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3500万。但目前护理机构中养老护理人员不到30万人,缺口高达1000万。就在不到30万的护理人员中,40岁以上的占到一半以上,高中学历一下的占到7成,护理队伍的人数和专业技能都远远落后于现实需求。
这么吃香的职业,年轻人却不愿意干,原因之一是护理员这个职业不够光鲜,社会地位也不高,第二是因为护理员的收入不高,在很多国家都处于中等甚至偏下水平。
构筑人才梯队
护理人才的缺乏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吸引更多人加入老年护理行业方面,各国政府和企业都是出了浑身解数。甚至解决问题的思路也相当一致,那就是:一面从外部引进人才,一面从本国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吸引本国劳动力。
德国人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数量庞大的人群,那就是全职妈妈。这些妈妈经过一定的培训,就成为了身兼母亲和护理员两职的可用人才。
护理员这个职业在国外十分被看好,作为朝阳产业的养老业,在今后几十年内都将处于上升期,对护理员的需求紧迫,且需求量也很大,因此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可以发现世界各国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需求都十分旺盛,发达国家通过免费培训、加薪、吸引外籍人员等种种途径来扩充护理梯队。无论是日本的介护,还是德国的走心,其核心都是老年人护理不仅仅是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更多的是要在心理上予以关怀和爱护。
所以,对于现阶段来说,首先要解决护理人员有没有的问题,再来着手提高护理水平。有计划地扩充国内养老护理人员数量的同时,重视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和服务意识的提升,以应对将来几十年越来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让中国老人的夕阳时光,也能享有平等的关爱和温暖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