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养老院反思机器人养老靠谱吗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8-09-03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超2.4亿。随着养老压力的不断增大,养老服务机器人也日渐兴起。然而用机器人养老真的靠谱吗
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7.3%。1980年到2016年间出生的1.76亿独生子女幼时饱受宠爱,如今要被巨大的养老压力所吞没。自己长大了,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却都老了。如果两个独生子女结合,肩膀上将担负起沉重的养老压力。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年轻人赡养压力不断增加的当下,协助老年人生活的机器人应运而生。在近日举行的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养老和机器人结合的“养老服务机器人”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包括移动辅助、卫生保洁、行动助力、聊天提醒、安防保护、洗澡清洁、睡眠辅助、健康体检7大项30余小项功能。
有网友认为,机器人在很多方面会比保姆好,它会智能看护,会亲情互动,会远程医疗,会家政服务,会自动监测烟雾、煤气等异常情况,只要花钱把它买回来,只要不断电,它就尽心尽责,不知疲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有网友认为机器性能再好,也不能替代亲情陪伴。技术问题可以不断改进,亲人的陪伴却无法代替。养老不只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后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更为重要。
“养老服务机器人”面世,7大项30余小项功能,涉及赡养老人的生活辅助、日常任务和社交的方方面面,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机器人不再高冷。机器人不仅能在老年人看护工作中大显身手,更能与老年人进行深入沟通与交流。如果广泛推广运用,可以极大地改善家庭养老的状况,在家也能颐养天年。
社会老龄化,养老问题日渐严峻。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4亿,预计到2021年全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人以上。一方面老龄人口不断膨胀,另一方面养老院等服务机构严重匮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会日渐尖锐。因此,机器人养老值得期待。
但我的期待与忧虑并存。养老服务机器人在技术的高精尖和产品体验的精细柔上,目前还未取得关键性的突破。机器在人机交互上可以有所作为,但类型化的人工智能,不一定都能体察个性千差万别的老人们的情感。
机器性能再好,也不能替代亲情。技术问题可以不断改进,亲人的陪伴却无法代替。养老不只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后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更为重要。养老是社会问题,也是家庭和亲情问题。不要以为养老只是“能养”“养口体”,孔子说还要“敬”,孟子说还要“养志”,即奉养父母的情感意愿。至亲之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的身影渐行渐远,而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就像所有父母都不愿缺席子女的成长一样,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北大女博士王帆在“做一个怎样的子女”,演说中讲道:“赡养父母,绝对不是把钱给父母,让他们独自去面对生活,而应该是我们参与他们的生活,陪伴他们享受生活。”赡养老人,其实是一种亲情的陪伴,再好的技术养老也只是一种手段。
机器人养老契合现实生活需要,但机器人只是一种工具,要赡养老人,请给养老服务机器人输入天伦之乐程序,这种程序一个叫亲情,另一个叫陪伴。古人把孝顺父母说成“承欢膝下”,把养老的任务说得很具体,就是承欢——承担使长辈欢快的任务。老有所养还不够,老人也要老有所乐,我们能提供给他们的快乐就是亲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