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8-10-10
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 2020 年预计将达到 2.43 亿 ,2025 年将超过3 亿。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到老龄化的行列,到 2050 年每 4 位中国人约有 1 位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与此同时,老年人余寿带病的年限也将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延长。
在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本文将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构建和完善该种模式的意见建议。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
1.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政策
为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2013 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探索医疗与养老行业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相融合。
2015 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养老行业,民营养老机构建立与医疗机构同等要求的行业准则规范。
2015 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2016年”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确定了 50 个市(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2016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发展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最核心内容,也是最基础的服务模式,医疗是养老的基础,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养结合将是养老服务业发展最大的机遇。
2.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整合照料模式,由单一机构同时提供养老和医疗双重服务,包括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兴办的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和北京胸科医院改建的老年病医院为代表。青杠老年养护中心是国内首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大型公立医院兴办的医养结合养护中心,包括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康复医院、护理院、学术交流中心、护理职业学院等,充分利用医院的医疗、护理、康复等优势资源,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养老与医疗、护理、康复、培训等充分融合,从而有效解决当前养老机构在医疗服务上的”短板“问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以北京太阳城养老社区为代表 。2004 年太阳城集团在社区开设医院,为社区内老年人组织专属医护团队,社区内每户家庭都装有紧急呼叫监控系统,并与医院合作建立绿色通道。
二是联合运营模式,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负责后期康复以及稳定期的照护服务。
该模式以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和北京恭和苑老年活动中心为代表。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与多家养老机构开展医养合作,医院负责接诊和治疗,并且在出院后定期到养老机构回访。北京恭和苑老年活动中心是医疗机构与养老社区合作,与北京市急救中心建立合作,在社区内设置急救站,同时与合作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三是支撑辐射模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就近的医疗机构合作,为社区内的居家老年人同时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同时也称输出模式。
一种是由政府主办,以青岛市李沧区为代表,当地民政局、卫计委和残联联合建立老年人健康指导站,为社区里的老年人提供医疗照护服务,将三家区属一级医院转型升级为五家功能完善、医疗设施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专门设立老年病门诊。社区内每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为 60 岁以上的居家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还进行定期随访、指导用药等健康管理工作。另一种是由社会主办,以普亲养老服务中心为代表,社区与就近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同时依托社区养护站的支撑辐射能力,通过建立家庭病床与周边居家老人签订家庭医疗契约,由合作的医疗机构安排专家与养护院的护理人员提供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