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现存问题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8-10-10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普遍存在重养轻医的现象。相关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养结合”是将医疗与养老相融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则是尽可能使老年人可以在同一机构中同时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健康监护、疾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有研究显示,实施医养结合可以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属负担,增强老年病人的安全感。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发展存在那些问题呢?让青岛新泰康养老院带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青岛养老院视角: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现存问题
1.配套政策不完善,已有政策缺乏落实,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保障有待加强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老年人口的健康医疗问题已经成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域学者无法回避的话题。因此,建立符合当前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的“医”与“养”相结合养老模式已迫在眉睫。但目前我国对这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设施标准、收费标准、法律关系等方面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我国医疗机构归属卫生部门管理,而养老机构归属民政部门管理,对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受卫生部门、民政部门、医保部门等多政府部门的管理,面对这种多头管理,已有的扶持政策都很难落实,这些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的部门,实际上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此外,养老机构的医保覆盖率低,未被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的花费无法进行医保结算,导致机构养老的成本大大增加。
2.机构内养老服务尚不成熟
(1) 医疗机构缺少老年专科
我国医疗机构目前以疾病分科为主,少有专门设立老年病科的医院,使得老年人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医疗救治。针对老年疾病,需要专业化的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这样既可以满足老年患者的就诊需要,使其得到及时准确救治,同时减少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浪费。
(2)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服务
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主要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不具备医疗服务能力,多数养老机构既没有内设医务室,也没有同医疗机构合作。养老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也难以提供专业的医护服务,基本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人受到欢迎,将真正需要照护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拒之门外。目前我国人均养老床位拥有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 5 %~7 % 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 2 %~3 % 的水平。理论上来说,养老床位理应是供不应求,但养老机构床位闲置率却在 50 %~60 %。
(3)现有养老机构不能与医疗机构有机对接,资源无法共享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这样常常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与健康同时面临困境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得不经常在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与家庭之间往返。现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无法有效对接,使得养老服务能力不高,资源分散无法共享。
3. 医养结合服务供需不平衡
(1)缺少合格的全科医生队伍
2009 年医改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社区全科医生队伍逐渐建立起来,但这些全科医生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仍然存在着较大差异。患者对社区全科医生的不信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还未建立,社区内的健康管理工作也没有显着成效。
(2) 护理人员紧缺,护理水平低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内护理人员紧缺,流失率高。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自理能力差,对护理工作要求高且强度大。相关调查显示,一位护理人员需要照顾7~8 位老年人,外加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较差,照护过程中突发事故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还需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所得报酬并不能与其工作价值对等,据调查,养老服务行业护理人员的平均薪酬普遍低于当地平均月收入,并且护理人员及其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导致养老护理人员流失率高。另外,养老服务行业招收护理人员的门槛较低,甚至不要求有护理职业资格证书,仅需培训几个月就可以上岗工作,这样难以达到对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护理的要求。
(3)基础设施不完善,反馈机制不健全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养老机构开办时间较早,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机构内老年人生活环境较差,老年人娱乐活动单一,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还需自己购买,娱乐中心、康复中心、电梯等基础设施缺乏。同时,养老机构内部缺乏有效的服务满意度测评和意见反馈机制,机构内老年人向机构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回复,甚至没有反映意见的渠道,机构内还缺乏对工作服务人员的民主测评与意见反馈机制。
4.筹资渠道不畅,投资回收期长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投资主体有公办、民办、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福利不断增加,但筹措机制缺乏合理性。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公益性福利性较强,难以吸引外部市场的投资者,机构仅依靠老人支付的养老服务费用、政府资金和财政补贴等筹资渠道,难以维持长远的发展。
根据精准养老行业投资平台公布的 137 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资料显示,96 % 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的医务室无法自负盈亏,另外 4 % 盈利的机构中还有一部分是医疗机构内附设养老机构。此外,民营养老机构初期建设成本高昂,所提供的养老居住环境和医养结合服务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公办养老机构,而我国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因此机构要实现盈利所需时间长。筹资渠道不畅,投资回收期长,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养老机构积极性不高。
5. 老年人经济负担重
与提供以养老生活服务为主的普通养老机构相比,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居住环境更好、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更高,因此导致此类机构收费也较高于普通机构,这就与机构所服务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不相符。如北京首家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恭和苑养老院根据选择户型收费标准分别为 7800 元/月、9800 元/月、12800 元/月。各地区医养结合机构的收费标准一般是当地居民人均收入的 2~3 倍甚至更高,大多数老年人都难以负担,老年人消费水平低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收费标准高之间存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