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NEWS

青岛养老院“五常法”专业护理老人

来源:青岛养老院   作者:青岛养老院    时间:2018-10-13
    青岛新泰康养老院,在护理老人过程中,最常用的护理方法就是“五常法”。“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五常法是提升护理员素质的有效手段,提高服务品质的良好方法。把“五常法”运用到护理工作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机会、提供有条理的工作环境、确保服务质量、保障员工安全,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青岛养老院“五常法”专业护理老人

    什么是“五常法”管理

    常组织——抛掉不需要东西或收纳归置

    常整顿——所有东西都有名和家、30秒内就可找到

    常清洁——个人清洁责任的划分及认同和环境明亮照人

    常规范——贮藏的透明度和防止出错方法

    常自律——履行个人职责

    护理“五常法”的实用价值

    *常组织:不需要的东西弃置或收纳归置,全面检查和整理自己的工作区域空间,将所使用任何物品明确区分为有必要的和不必要的两类,把必要的物品数量尽可能减少,然后留下,放到合适的位置,将不必要的物品清除掉。从易到难,以“人”为中心,从“物”入手。

    实施方法:

    原则:有用在手,无用搬走。

    分类:必需、不需;放置:常用物品放在较近或易取的地方、不常用物品放在较远的地方、不需要物品丢弃。

    要领:实施常组织的技巧就是将身边的按重要性分类,实行“一就是最好”原则。一天的工作一天内处理完毕;一班的工作一班就处理完毕;一次就做对。

    常组织的作用:使工作空间无杂物,行道通畅,增大操作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碰撞,保证安全,提高工作质量;有利于工作心情舒畅,提高工作热情。

    *常整顿:常整顿就是在常组织后将所需的物品进行合理的定位,把必要的物品按规定位置放好,整齐、加上标示。工作中需要做到物品30秒内可取出和放回。通道无杂物、物品有其储存位置和存量记录,明确分类并表明名称。杜绝物品杂乱现象,仪器有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说明。

    30秒内找不到用品的原因:需要修理;不知道存放在哪儿;遗失;凌乱;没有标记。

    实施方法:

    将物品分类,同类物品放置在一起,使用相同类型的标签,并写明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合理采取储存方法:重的物品放在底层,轻的物品放在上层;储存原则:保持存量最低水平,遵循先进先出,每个存放物品的地方有负责人。

    要领:物品定位摆放——物有其位,物在其位;物品定位摆放——过目知数;取用还置方便——取放物品无需寻找;物品分类、分规格摆放——一目了然。

    常整顿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寻物时间减少;异常情况(丢失、损坏)能立刻发现;有利于服务标准化。

    *常清洁:常清洁是将工作环境中的每件物品和每个地方进行有规律的清洁和维护。

    实施方法:

    全员参加,一班的工作一班就处理完毕。

    要领:个人使用物品自己负责清洁;对设备清洁时检查是否运转正常;对设备清洁同时做好防护;清洁需要用心来做,不是单纯的打扫。

    常清洁的作用:必需物品随时能取到,并使物品保持完好状态。

    *常规范:规范是五常法的结果。服务人员都要持续不断的坚持常组织、常清洁、常清洁。常规范就是优良的工作方法,服务理念标准化。常规范活动还包括利用创意,从而获得和坚持规范化的条件,以提高办事效率。包括规范工作制度,规范技术操作,规范记录,规范服务。

    实施方法:

    认真落实工作,制定检查方法和标准,维持“五常法”意识。

    要领:目视管理法:把潜在的问题显现出来,如工作场所的危险区域或危险物品加贴警告标示。颜色管理法:利用不同颜色引起人们视觉的注意。

    *常自律:常自律是要求大家按规定的制度执行,养成一种习惯,养成保持环境整洁,今天的事今天做的习惯。坚持每天下班前5分钟用“五常法‘以查漏补换,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每日”五常法“自查:

    组织:抛掉不需要的东西或放回柜内;

    整顿:把所有用过的工具、仪器、物品进行归类;

    清洁:清洁、整顿自己用过的工具、物品、仪器并清扫地面;规范:检查整体是否保存规范,及时纠正不规范;

    自律:今天的事今天做,检查今天工作是否完成。

    总结

    常组织——找出有用,去除多余

    常整顿——安顿整齐,易于寻找

    常清洁——清洁整齐,人人有责

    常规范——清晰规范,万无一失

    常自律——天天五常,事事顺畅
返回 新闻列表
13210863518